世界卫生组织(WHO)将抗微生物药物耐药性列为全球十大公共卫生威胁之一,确定每年11月18日至24日为“世界提高抗微生物药物耐药性认识周”。
抗微生物药物耐药性对人类、动物、植物和环境构成威胁,它影响着我们所有人。此外,它们还可以在环境中迁移,从而给我们带来巨大挑战。预防抗微生物药物耐药性需要社会各界采取集体行动。
各科室组织学习抗微生物药物耐药性知识学习
什么是抗微生物药?抗微生物药物是指能杀灭或抑制病原微生物(细菌、真菌、病毒、寄生虫等)生长或繁殖的药物,是用于预防和治疗人类、动物和植物感染的药物,包括:抗细菌药物、抗真菌药物、抗病毒药物、抗寄生虫药物等。常用抗细菌药物有:青霉素、红霉素、头孢呋辛、左氧氟沙星等。常用抗真菌药物有:氟康唑、伏立康唑、卡泊芬净、米卡芬净等。常用抗病毒药物有:阿昔洛韦、更昔洛韦、奥司他韦、金刚烷胺等。常用抗寄生虫药物有:青蒿素、阿苯达唑、氯喹等。
什么是耐药性?细菌的耐药性是指细菌对于抗菌药物作用的耐受性和对抗性。比如在发现青霉素后,临床使用不久即出现耐青霉素金黄色葡萄球菌,1959年耐酶青霉素投入临床使用,1961年发现了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也就是常说的MRSA,MRSA对几乎所有常用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耐药,2002年发现耐万古霉素金黄色葡萄球菌。抗微生物耐药性对每个人意味着我们赖以拯救生命的大多数药物可能会失效,事关我们所有人,我们人类的健康、动物的健康与我们共享的环境息息相关。
如何减少耐药?不随便选择和服用抗菌药物。如感冒大部分是病毒引起的,一般不需要抗菌药物,选择什么药物最好经临床检验结果以及专业医师判断。不随便更改药物剂量、疗程、种类。开始使用抗菌药物,须按剂量及疗程服药,以达到治疗有效浓度,否则会使感染更难治疗,继而费用更高、住院时间更长,甚至死亡。能用窄谱抗菌药物不用广谱抗菌药物。明确病原菌时,尽可能选择窄谱抗菌药物,否则有可能诱导细菌耐药。不盲目追求新的抗菌药物。新颖药物使用需谨慎,严格根据适应症选择。联合使用抗菌药物需谨慎。单一药物可有效治疗的不需联合用药,不必要或错误的联合用药可导致药效降低、加重毒副作用。每个人都可以发挥作用,医生、兽医、农民、你,齐心协力,我们可以拯救生命,预防抗微生物药物耐药性。
抗微生物药物使用存在误区:误区一:抗菌药物就是消炎药。抗菌药物不是直接针对炎症发挥作用,而是针对引起炎症的微生物起杀灭作用。
误区二:感冒就用抗菌药物。感冒大部分是由病毒引起的,通常病毒性感冒病程多为自限性,只需对症治疗,一般不需使用抗菌药物。
误区三:发热就用抗菌药物。发热的原因很多,除了常见的感染性因素外,还包括结缔组织病、变态反应、栓塞等非感染性因素,只有明确是细菌感染所致,才可以使用抗菌药物。
误区四:腹泻就用抗菌药物。抗菌药物只对细菌性腹泻有效,若为非细菌感染引起的腹泻,如腹部受凉引起的肠蠕动加快;乳品、鱼虾蟹等过敏引起的肠道变态反应;病毒引起婴幼儿秋冬季腹泻等使用抗菌药物无效,且随意服用抗菌药物有可能发生胃肠道不良反应。
误区五:广谱抗菌药物优于窄谱抗菌药物。抗感染治疗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明确致病细菌时,尽可能选用窄谱抗菌药物,否则可能诱导耐药。
误区六:新的抗菌药物比老的好,贵的抗菌药物比便宜的好。药品并不是“便宜没好货,好货不便宜”的普通商品,抗菌药物的类别不同、生产工艺不同,定价也不同。新老抗菌药物的作用特点不同,疾病选择的适应症不同。
误区七:使用抗菌药物种类越多越能有效控制感染。联合使用抗菌药物需谨慎,不必要的联合用药,轻则达不到理想疗效或使药效降低,重则增加药物毒副作用,危及健康。
误区八:频繁更换抗菌药物。频繁更换抗菌药物会造成用药混乱,更容易使细菌产生对多种药物的耐药性。
遏制微生物耐药我们能做什么?1.不随意买药:
多数抗菌药物是处方药,应凭处方购药,不能到药店随便购买。
2.不自行选药:
选择哪类抗菌药物需经专业医师或临床检验后作出判断,不根据广告自行选药。
3.不随意服药:
最好在医院经过诊断后,根据医嘱服用,千万不要盲目乱用,类似感冒等日常小病,不要动辄就服用抗菌药物,谨记抗菌药物不是万能药,不与他人共用或使用剩余的抗菌药物。
4.不随便停药:
一旦使用抗菌药物治疗,须按时按剂量按疗程服药,以维持药物在体内的有效浓度。
5.注重个人卫生:
勤洗手,多通风,避免与病人密切接触有助于预防感染。
6.加强锻炼:
增强体魄与免疫力,从源头减少抗微生物药物使用。
7.不随意乱扔药物:
过期药物属有害垃圾应丢于有害垃圾桶,避免不法分子回收利用,垃圾分类,保护自己保护他人。
-END-
信息来源丨院感科
编辑排版丨宣传部 李倩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