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陕西冶金医院医学影像科付建英主任
小编
这次新冠疫情的发生,使得原本就繁忙的医学影像科工作变得更加艰辛。付主任,面对新冠疫情,您能从CT对疫情的诊断意义谈一下。
付建英
新冠肺炎的诊断,CT既是专业手段,也是循证工具。医学影像科作为这次抗击新冠病毒肺炎疫情的第一线科室,责无旁贷地冲锋在前。新冠肺炎患者CT影像特征根据病情进展情况呈动态变化,轻型:病变局限,呈斑片状、亚段或节段性磨玻璃影,多伴有小叶间隔增厚;进展及危重型:病灶增多、范围扩大,累及多个肺叶,部分病灶实变,磨玻璃影与实变影或条索影共存,有时会出现"铺路石征";重症期:双肺弥漫性病变,少数呈"白肺"表现,实变影为主,合并磨玻璃影,多伴条索影,支气管充气征。在当前严峻的疫情下,我们推荐每例发热患者都做高分辨率CT(HRCT),CT凭借薄层扫描和三维重建技术,对新冠早期的诊断有着重要的依据。
小编
付主任,能简单介绍下您的从医经历吗?
付建英
我从医大概有20多年了,从医过程中接触了很多病人,也有喜有悲,有乐有苦。但是整个经历对我来说,我的总结只有一句话,就是医者仁心,去善待每一位患者。
小编
职业生涯中,记忆犹新的医学影像科故事或遇到的特殊案例?
付建英
记忆犹新的事情比较多,有3个案例印象比较深刻。首先是一位3岁的孩子来做检查,患者长期腹痛,家属一直没留意,但是我们检查发现肝脏上出现了一个巨大的占位,最后我们根据孩子的年龄及腹痛表现,我们诊断为肝母细胞瘤。这个患者在上海做的手术,半年之后复发,患者死亡。另一位是19岁的大学生,在运动会上突然摔倒昏迷,家属送到急诊科,简单就诊以后做检查,做完CT之后我们发现患者是肝硬化(肝癌),已经到了晚期,出现转移,这个患者做了治疗,半年之后就去世了。还有一位患者是83岁的老人,儿女们过春节回家之后觉得给老人的孝心没有尽够,就带老人做了头颅CT。当时做了检查我们发现颅脑的转移,但是不会无缘无故的转移,我们就做了胸部CT,发现肺部的肿瘤。通过这三个病例,我想说明一个问题就是有小孩,年轻人还有老人,不管多大的年龄,疾病都会出现的,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建议大家还是每年能做一次体检。
小编
医学影像科是复杂而富有挑战性的学科,作为医学影像科主任,您能介绍下医院目前医学影像科的情况吗,以及将如何带领团队不断发展?
付建英
提到医学影像科,给大家的第一印象恐怕就是“拍片子的”。然而大家不知道的是,医学影像科在整个诊疗环节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说,医学影像科是临床科室的“眼睛”。
我院医学影像科现在已经发展成为检查设备先进,检查项目齐全的重点科室。医学影像科已进入全数字化时代,目前科室引进全套数字化影像设备,西门子1.5T磁共振(MRI),64排(128层)螺旋CT机,数字化X线摄影DR诊断系统、数字胃肠机诊断系统等大型医疗设备。医学影像科也是一个充满朝气的老、中、青三代相结合的,综合素质比较高的专业技术团队。我们全科上下始终瞄准医学影像前沿技术,锐意进取,为我院医疗技术的持续发展提供重要支持。随着我院的发展,医学影像科还将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宗旨,为广大患者提供优质服务,科室实行24小时应诊,病人随到随做,服务热情,诊断准确,收费低廉,冶金影像人将为医院的发展尽一份力,将自己专业特长和爱心奉献给社会。
小编
如何确保诊断的准确性?
付建英
我们的工作流程是,首先上班以后对前一天的工作量进行一个交班,另外对机器的运行状态也进行交班,然后我们科室进行读片,对前一天出现的疑难的、少见的病症进行一个会诊,大家轮流发言,各抒己见,然后进行一个总结。平时我们的技师拍完片子之后,我们的影像医生通过对病灶的一个薄层的重建或者三维的重建进行准确的分析。如果遇到少见的病例,我们都是两个以上的主治医生或者主治以上的医生来进行会诊,尽量为患者提供一个可靠的诊断依据。
小编
如何提升诊断及技术能力?
付建英
其实如何提升诊断及技术能力对我来说,只有六个字:多看,多学,多写。多看就是我们要多看病例,多学就是我们要多学习一些前沿的技术,多写就是咱们看了,学了,就要写下来,写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再进行总结。
小编
工作之余,您还有什么爱好?
付建英
工作之余,周末有时候去郊游,但是平时下班之后喜欢跑步。已经坚持差不多快2年了,这是过去从部队医院养成的习惯,一有空就去跑步。
人物介绍